为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进一步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烈山区残联探索残联+家长沟通新模式,助力残疾儿童康复再上新台阶。 倾听家长心声,提升服务优质性。2月中旬,区残联安置(转送)148名残疾儿童进入机构参加康复训练。3月,区残联开展项目回访,与儿童家长面对面交流,倾听家长的心声,记录儿童家庭对康复服务机构和残联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家长的诉求,通过优质的服务当好残疾人的娘家人。 开展家长培训,提升康复精准度。家庭康复训练对残疾儿童康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让家长深入了解脑瘫、听力、言语、视力、智力、孤独症康复,居家康复的技巧和方法,区残联对机构开展督查回访,敦促机构按要求、按频次开展家长培训。与此同时,区残联邀请专家,分康复类别组织开办培训班,提升家长利用家庭自然环境助力儿童康复的能力。 进行心理疏导,提升康复持久性。区残联将邀请淮北精神(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为儿童家长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儿童成长以及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理论培训和心理支援助力家长在陪伴儿童康复的过程中调整好心态,把握好方向,将康复训练长期、科学地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