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杜集区残联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民生工程,加进度、保质量,确保我区惠残民生工程工作高质高效推进。 一、精神残疾人药费补贴“应补尽补”。针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实际情况,杜集区残联全面组织、加强协调,统一要求;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制度衔接,明确职责、接受监督,做到“精补”工作有专人管、专人抓,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得到救助。为做好此项工作,使“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民生工程项目深入基层、家喻户晓。5月10日组织镇(街道)、开发区残联理事长召开惠残民生工程推进会,对他们进行了业务培训,要求做到成绩面前保持清醒、工作面前认清形势、任务面前鼓足干劲。要齐心协力,加快进度,确保三天时间完成“精补“打卡发放工作;要强化责任,认真做好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强审核、强化监督,对于新增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镇、街道及时整理资料上报进行审核,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及时汇总、按时发放。目前区残联已完成507人的“精补”发放,救助资金50.7万元,是省民生工程任务数的1.27倍。 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应救尽救”。为切实保障好残疾儿童康复权益,使残疾儿童家庭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我区135名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训练,25名残疾儿童提供假肢矫形器和辅具适配。 3月份,走村入户进行摸底排查,共计筛查残疾儿童143名,符合条件135名,其中孤独症儿童71名、听障儿童12名、脑瘫儿童24名、智障儿童28名。5月初,完成项目内所有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申报、审批、转介工作,确保了残疾儿童得到正规、专业的康复训练。 三、残疾人辅助器具“应配适配”。为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贴心服务,让行动不便的困难残疾群众享受到各种助残惠残政策,区残联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对有辅助器具需求残疾人进行入户摸底、核查和评估,分类登记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信息并及时做好档案资料。并结合残疾群众实际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和个性化的适配服务,对需求的轮椅、座便椅、双拐、盲杖、助听器、沐浴凳等辅助器具进行量身采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