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残疾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1.确因经济困难,不能支付或不能完全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的; 2.残疾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 法律援助的范围: 1.刑事案件;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的法律事项; 3.除责任事故外,因公受伤害请求赔偿的法律事项; 4.残疾人追索侵权赔偿的法律事项; 5.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 6.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法律事项; 7.需要予以公证的与公民个人人身、财产密切相关的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 8.其他确需法律援助的事项。 法律援助的形式 1.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2.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3.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4.非诉讼法律事物代理; 5.公证证明; 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什么是侵权行为 侵权行为,就是侵犯权利的行为。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损害事实。损失包括物质上损失和精神上损失。物质上损失,如纵火烧毁房屋;如打人致伤花费的医疗费。精神上损失如人格受侮辱、名誉受损等。(2)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才承担责任。正确执行职务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都属合法行为,不承担责任。(3)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没有因果关系,即使有违法行为也不承担侵权责任。例如甲打伤乙,后乙死亡,但经鉴定死亡是因为乙已到肝癌晚期。甲就不能对乙的死亡负侵权责任。 (4)行为人须有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精神及智力有残疾的成年人因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不承担责任。(5)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指明知自己行为会产生危害后果,并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过失指该注意而没有注意,违反注意义务。以上是一般侵权行为责任的构成要件。 什么是残疾人的申诉权和提起诉讼权? 申诉权和提起诉讼权是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取得法律保护和救助的前提。 申诉权,是指公民在其权利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提起诉讼权则属于司法救济权利的范畴。
|